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商家企业 > 正文
    购物车
    0

    小陶新时代文明实践综述:新农村建设一路繁花

    信息发布者:饰海商贸
    2019-04-29 11:27:56   转载

    文化是乡村的灵魂,文化兴,乡村兴。

    3月,走进永安市小陶镇,平坦的乡村道路、宽敞的文化广场、整齐的新村别墅映入眼帘。农田里,农民们正种下一年新的希望;工厂里,机器轰鸣着表达开门季的红火……小陶的春天里,洋溢着蓬勃的生机。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小陶镇一直努力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进乡村振兴、乡村治理的方方面面。”小陶镇党委书记张金铭说。

    实践出真知,一切真理从实践中来。小陶用自己的实践证明,推动农村文化繁荣、文明建设,激发崇德向善的正能量,才能在群众中产生强大的凝聚力,为乡村发展产生巨大的向心力和推动力。

    建机制 整合资源

    在小陶镇党委宣传统战委员陈晓娇的办公桌案头,放着一份2019年小陶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服务项目汇总表。理论宣讲、爱心帮扶、文艺活动、乡风文明、文化传播,五大类服务项目,共计30个子项目,每个项目都有具体的责任人和时间安排。

    去年底,小陶镇被列为三明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今年1月,永安市委办公室下发《永安市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以提高全市农村群众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目标,力争通过1年的试点,形成“一市一中心,一镇(乡)一所,一村一站”的三级服务管理体系,打通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最后一公里”。《方案》明确,成立小陶镇、小陶镇五一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作为三明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个新事物,该怎么干?看似没有样板在前,可是小陶镇从接过这个任务开始,似乎就成竹在胸。

    “要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关键是如何最大限度地整合、盘活全镇的平台资源、人才资源。”张金铭说。建队伍、搭平台,人从哪里来,阵地在哪儿?小陶镇在这方面有着厚积薄发的优势。

    “小陶镇长期、常态化地开展组织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宣讲培训、文化活动,培养了一支随时能开讲的理论人才队伍,涌现了一批随时能登台的文艺人才,凝聚了一帮长期开展志愿服务的爱心人士。”陈晓娇介绍,这一人才优势,构成了小陶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运转最坚实的基础。

    小陶新时代文明实践综述:新农村建设一路繁花

    政策理论宣讲队

    目前,小陶镇整合原有人才队伍资源,已组建5支专门队伍:政策理论宣讲队、文艺轻骑兵服务队、小陶文化传播队、乡风文明倡导队和爱心帮扶志愿队。

    在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的投入上,小陶镇坚持高起点规划、大手笔投入、持续性推进。总投资2600万元、建筑面积约4900平方米,含电影院、文化馆、图书馆、民俗展示馆等多功能设施为一体的小陶镇文化活动中心;占地面积35亩的小陶镇文体广场、300亩的森林公园、10亩的“小陶镇(国家)农民健身活动中心”;2900平方米的首府广场、6600平方米的滨水广场、小陶公园、长度3000米的沿河景观文化长栏……大型文化设施的建设,让居民茶余饭后有了休闲好去处,更成为寓教于乐的文化新阵地。

    村级阵地资源同样丰富:村村都有农家书屋、篮球场、健身路径场……农民文体休闲就在家门口;34个村全部实现村村响广播全覆盖,电话、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全覆盖,党员远程教育系统全覆盖,公益电影下乡全覆盖;建成吴地、石峰、小陶村、八一村、五一村等福建省党史教育基地、福建省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168”展示馆……整合资源,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大有可为。

    立足优势,小陶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的思路愈发清晰:把理论“讲开来”、把节目“演好来”、让广播“响起来”、把电影“送准来”、把故事“讲好来”、把陋习“移出去”,这“五来一去”构成了小陶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的主要工作内容。

    按照“党委指挥、中心派单、平台谱曲、群众唱戏”的联动机制,镇一级设所,村一级建站,其他部门作为成员单位加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网络架构,在小陶镇雏形已成。

    齐唱戏 文化繁荣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大年初三的晚上,小陶镇上湖口村的广场上,一年一度的农村春节联欢晚会在歌声中拉开帷幕。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晚会的开幕歌曲特地找来了村里的古稀老人共同合唱爱国歌曲。老人们身着笔挺的白色衬衫、黑色西裤,搭配红色的领结,看起来个个精神矍铄。

    这已经是上湖口村自2014年以来,连续举办的第六届春节联欢晚会了。整台晚会持续一个多小时,歌曲、舞蹈、小品、走秀……各类型节目异彩纷呈。当天晚上的13个节目,全部都由上湖口村的村民自编自导自演,参演节目的人员,最小的5岁,最大的72岁。从前期的晚会筹备到后期的录制剪辑,从台上的演职工作到会场的后勤保障,再从服装到化妆道具,也全都是由村民完成。

    “在小陶镇,组一台晚会很容易,每个村都能出一台。”镇文化站站长黄光棉自信满满地说。自2002年起,小陶镇就有了村民自办联欢晚会的传统,晚会从一开始的几十人参与,发展到现在的成百上千人参与,从原来的一个村发展到现在十几个村,呈现出婆媳同台、夫妇同台、爷孙同台的演出场景。

    “起初不少妇女同志特别不乐意参加,我们要反复动员,连续几年办下来,好多人都争着想上台。”上湖口村支委、文化协管员刘春棉说。晚会节目从报名到甄选,都有严格的流程把控。

    《51支鲜花》,这是一部以党的十九大代表、五一村党支部书记许光园事迹为原型的小话剧。在2018年五一村农民春晚上,这个“讲身边人、演身边事”的文艺作品,掀起了当天晚会的高潮。

    节目不仅在村里演出,而且还入选了永安市农民春晚节目单。当年永安市举办的农民春晚的12个节目中,由小陶镇选送的节目就达3个。农民春晚,如今已经成了叫得响的小陶文化品牌,去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多家中央媒体来到小陶镇,集中采访报道农民春晚。

    小陶新时代文明实践综述:新农村建设一路繁花

    农村春节联欢晚会

    走进小陶镇文化活动中心,摄影协会、奇石协会、山歌协会、书画协会、民乐队、钓鱼协会、老人协会……这儿俨然是一个像模像样的农民“文联”。年近古稀的松山村村民江名汉,无论刮风下雨、酷暑严寒,每天傍晚都会来到文化活动中心,打开那套自己出资捐赠的音响设备,为农民朋友服务。

    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小陶镇另一个独有的文化宝藏。小陶镇依托各村文化特色,挖掘、保护、培育民间非物质文化队伍。朱氏九节龙、二十八星宿彩、竹马灯、扛龙柱、小陶传统民间剧种汉剧……传统文化在小陶熠熠生辉。

    2018年,小陶镇共举办汉剧专场演出12场次,木偶戏演出5场次;春节期间镇村开展猜灯谜、拔河、乒乓球赛等达40余场次。另一方面,全镇各村积极开展民俗展示活动,组织龙灯、马灯、二十八宿灯、扛龙柱等活动达60余场次。传统文化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节目内容深受小陶百姓欢迎。

    “我们农民排节目、搞演出,绝不是讲讲排场、做做样子,而是农民发自内心的实际精神需求。”小陶镇八一村党支部书记刘圣远说。

    聚人心 乡村振兴

    主旋律在农民舞台唱响,正能量在农村大地激荡。

    3月初,上湖口村的爱心公益群里,公示了一份爱心捐款名单:3月上旬已经收到村民自发捐赠的爱心款项1750元,加上之前每个月结余的款项,上湖口村这份农民自发筹集的爱心基金当前共有6451.1元。

    去年10月,在村民的自发提议下,上湖口村民组建了这个爱心公益群,群里既有留在本村的农民,也有外出打拼的游子。大家少的10元、20元,多的100元、200元,每个月在群里自发捐献爱心。捐献的款项主要用于村里日常扶危助困的公益用途。去年大年三十,村里一位村民突发脑溢血,爱心协会当天就给这户人家送去了3000元慰问金。同时,群里又为这户人家进行专项募捐,短短时间筹集爱心款项1.3万余元,为这个家庭雪中送炭。

    “村里的文化事业红火起来后,整个村的面貌都大为改观了。”刘春棉感慨。在一次次组织文化活动的过程中,他明显地感觉到了全村人劲往一处使的凝聚力。村里办晚会的那方舞台,于2014年兴建,建设所需的20万元,除部分企业捐助的5万多元外,其余的全部由村里百姓出资。

    村民董其龙长期在浙江经商,眼见村里文化事业欣欣向荣,特别想为家乡出一份力。2015年春节期间,他捐资3000元用于上湖口村春晚。回乡感受了家乡春晚的浓厚氛围后,次年,他更是出资3万元,将当年农民春晚的费用包圆了。令人没想到的是,村里好些人却不干了——想要出力的热心人士太多了。于是,再办春晚,他出资5000元,村里的事,村里人都想着一起来办。

    有出钱的,更有出力的。小陶镇的农民春晚,背后的主力军往往都是外出求学的大学生。每年寒假来临前,这些大学生便开始通过微信群,为家乡的这场文化盛事操持起来。

    每一场文化表演,每一次公益捐助,这些活动一次次地拧紧乡民情感的纽带,让它更有力地牵系起四海拼搏的游子思乡的心,鼓荡着大家想要为家乡出力的情。外出求学的大学生回来了,冯家姐妹操办了第一届上湖口村晚,四川师范大学毕业后,姐姐选择回到小陶任教;在外有为的能人回来了,刘昌权在三明市区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可他却主动请缨,回乡参加换届选举,想带着村民一块儿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

    有了文化的滋养,农民的精神面貌发生着巨大的改变。

    “不少外乡人看了我们的活动,都一个劲地问,这些真是你们村的农民吗?”许光园笑着说。2017年重阳节,五一村举办的一场百人旗袍秀,惊艳了众人的目光。100多位农村妇女,身着旗袍,手撑阳伞,在美丽的新农村袅娜而行,展现了新时代的女性美。

    从“灶台”到“舞台”,从“牌桌”到“课桌”,小陶的农民们一个个在精神文化层面,有了更高的追求。

    “以前老百姓的文化生活单调,空闲时间聚在一起就喜欢说些家长里短,矛盾也多。现在好了,大家日常忙生产,富了口袋;闲时有活动,又富了脑袋。”许光园说,生活富了、日子美了的农民,眼界开阔了,格局提升了,发展的干劲更足了。

    碧波荡漾的文川溪穿过小陶镇,滋养着两岸的田地。文明谱新风,文化繁荣一如有源活水,让乡村振兴焕发生机,让新农村建设一路繁花。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